ChatGPT爆火背后,AI芯片“軍備競賽”拉開序幕

jh 2年前 (2023-02-06)

扛住半導體下行周期的“陣痛”,AI芯片成各家廠商的寵兒。

ChatGPT爆火背后,AI芯片“軍備競賽”拉開序幕

在科技圈,沒人能拒絕ChatGPT。除了其令人驚嘆的“十八般武藝”以外,ChatGPT出色的造富能力更是讓業內人士為之著迷。

作為模型框架里的重要分支,多家AI芯片供應商在這場“科技狂歡”中受益。例如芯片巨頭英偉達,在短短一個月內股價暴漲40%,達到了近半年以來的最高值。

事實上,早在ChatGPT出圈之前,市場已經見證著AI芯片在汽車、AIGC(Generative AI,生成式AI)等領域的逆勢上揚。

芯片廠商之間的爭斗,在AI領域悄然上演。

賣顯卡不如搞AI,數據中心化身“印鈔機”

2022年8月,一則消息在國內炸開了鍋。

據報道,英偉達和AMD被告知停止向中國出口部分高性能GPU芯片,其中包括英偉達A100芯片、H100芯片以及AMD M1250芯片等多款高性能顯卡。

ChatGPT爆火背后,AI芯片“軍備競賽”拉開序幕

在國內,由于沒有同性能的替代品,幾乎所有的云服務提供商和超算都采用英偉達的芯片來支持其AI計算,包括BAT在內的眾多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都是英偉達的客戶。

這樣的禁令,無疑直接切斷了英偉達在高端GPU市場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。

在這之前,英偉達剛剛經歷了加密貨幣市場的“礦難”,游戲業務持續下滑。而AMD也因受到PC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,游戲業務不斷受挫。在這種情況下,數據中心業務成了兩家公司第二條增長曲線。

從英偉達和AMD公布的財報來看,數據中心業務也確實承擔了增收的重任。據英偉達2022年Q3財報顯示,該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7%,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72%,這主要由于游戲業務的大幅下滑。而在數據中心業務的支撐下,英偉達完成了“旱澇保收”,同時靠著出色的AI芯片體系,帶動了汽車業務的增長。

而在AMD近幾份財報中,我們也能發現同樣的趨勢。

事實上,就數據中心市場而言,這兩家公司都只能算“后起之秀”。該市場曾由英特爾一家獨大,隨著行業對于高性能計算、AI計算及邊緣計算需求提升,以GPU為首的高性能AI芯片開始逐步取代英特爾處理器成為主流。

最終,這對“冤家”不斷蠶食著英特爾的市場份額,并將競爭領域從游戲顯卡領域延伸到數據中心領域。

當然,面對英偉達和AMD的挑戰,英特爾似乎也不愿意“束手就擒”。

根據Arizton的報告顯示,從投資額進行計算,預計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1276.4億美元。作為對比,英偉達在單季度(22Q3)收入38.88億美元。

因此這個市場足夠大,三家芯片巨頭都有成長空間。

目前,英特爾在AI產品上依然保持高額投入,在收購初創AI企業Habana Labs后,英特爾開始旗下Gaudi AI產品線的建立。去年5月,Gaudi 2芯片正式推出,該芯片由7nm工藝制造,性能上對標A100芯片,略落后于H100芯片。而在今年年末,英特爾計劃推出升級版的5nm工藝 Gaudi 3芯片,性能上相較上一代有明顯提升。

ChatGPT爆火背后,AI芯片“軍備競賽”拉開序幕

除此以外,英特爾還有Mobileye、Nervana等多個AI項目同步進行,其目的就是在AI芯片產品上趕上英偉達和AMD的進度。

但在糟糕的財務賬目面前,英特爾想從英偉達和AMD手中搶到AI芯片份額,仍非易事。

自動駕駛、AI繪畫……AI芯片無所不能

看上AI芯片市場的并不只英特爾一家,這個市場早就經歷了一次“潮水褪去”。

此前AlphaGo的成功,國內曾掀起一波AI芯片的創業熱潮。但由于競爭激烈、場景難落地等原因,這些AI芯片企業都面臨著營收規模和虧損的雙重壓力。

例如在2020年登陸科創板時風光無限的“國內AI芯片第一股”寒武紀,如今面臨連續五年虧損的困境;以AI四小龍為首的大型AI企業,已尋找新出路;更多的AI芯片初創企業則跌入谷底,甚至破產倒閉。

有業內人士認為,國內AI芯片企業的難題在于生態的匹配——芯片流片成功后并不能找到合適的應用市場。而隨著自動駕駛、AIGC等行業應用的推出,不同廠商的AI芯片也得到了驗證的機會。

汽車AI芯片領域,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提升,所需要的算力幾乎是指數級爆炸式的增長,這就需要大算力AI芯片的支持;同時,自動駕駛芯片與座艙芯片的不斷融合,也強調存算一體大算力的重要性。

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們注意到地平線等國產車規級AI芯片廠商,以及特斯拉、高通、Mobileye等海外廠商,都在汽車AI芯片領域推出多款出色的大算力產品。

ChatGPT爆火背后,AI芯片“軍備競賽”拉開序幕

不過在眾多廠商中,我們可以注意到特斯拉的野心并不局限于汽車領域——在馬斯克的規劃里,希望將特斯拉打造為全球一流的AI芯片公司,最終將自研AI訓練芯片D1及后續產品用于機器人等領域。

而除了自動駕駛芯片以外,AIGC可以被看作另一個AI芯片的重要的應用場景。

早在2021年底,Gartner就將AIGC列為2022年五大影響力技術之一。據研究人員保守估計,AIGC將在6至8年成為一項有影響力的技術。然而就在預言發布的第二年,隨著ChatGPT、AI繪畫等產品的爆火,AIGC已經被推向新的高度,人們用AI模型自主生成文本、圖像、音頻、視頻甚至虛擬場景,使用門檻也在不斷降低。

但作為有著大量復雜計算需求的AI模型,這些產品最終還是依靠AI芯片的強大計算能力。

可以預見的是,隨著ChatGPT等AIGC產品不斷升級迭代,英偉達的銷售額將突破新高,而其他AI芯片開發商也有機會分一杯羹。

訂單激增,臺積電“吃飽”

有趣的是,在AI芯片大火背景下,臺積電也成了贏家。

據臺媒《經濟日報》報道稱,英偉達、蘋果、AMD等多家芯片巨頭在近期同時對臺積電下了AI芯片急單,希望提前搶占臺積電的產能。

至于芯片型號,瑞銀分析師Timothy Arcuri在報道里透露——

隨著ChatGPT的使用量激增,OpenAI需要更強的計算能力來響應百萬級別的用戶需求,因此增加了對英偉達GPU的需求;

蘋果方面,引入AI加速器設計的M2系列芯片將被搭載于新款電腦上,該系列芯片已于今年1月公布;

并AMD方面,計劃推出與蘋果M2系列芯片競爭的臺積電4nm工藝“Phoenix”系列芯片,以及使用Chiplet工藝設計的“Alveo V70”AI芯片。這兩款芯片均計劃在今年推向市場,分別面向消費電子市場以及AI推理領域。

除了上述提到的芯片以外,各家廠商面向不同場景還有不同類型的AI芯片,在臺積電制造工藝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,AI芯片成了各家廠商“炫技”的主要產品。無論是英偉達H100,還是今年推出的AMD Alveo V70,兩款“性能怪獸”都在臺積電的幫助下成為現實。

而對于臺積電來說,他們也急需芯片廠商們的大額訂單,來應對消費電子市場前景疲軟以及季節性需求的低迷,并消化已經建成的先進制程產能。

可以說,AI芯片的競爭下,廠商吃肉,臺積電喝湯。

而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,只需期待ChatGPT還會帶來什么“新整活”。

最后,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:鎂客網(im2maker),更多干貨在等你!

鎂客網


科技 | 人文 | 行業

微信ID:im2maker
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

硬科技產業媒體

關注技術驅動創新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