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積電分紅,平均每人42萬元;特斯拉京東官方旗艦店開業
臺積電核準去年員工分紅總額約274億元人民幣,按臺積電員工人數6.5萬人算,平均每人可分約42萬元人民幣。
1、臺積電分紅,平均每人42萬元
據報道,臺積電核準去年員工分紅總額約274億元人民幣,按照臺積電員工人數6.5萬人算,平均每人可分約42萬元人民幣。
據了解,臺積電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2638.9億新臺幣(約5093.75億元人民幣),同比增長42.6%。稅后凈利約為10165.3億元新臺幣(約2297.36億元人民幣),每股盈余為39.20元新臺幣(約8.86元人民幣)。
2、歐洲議會通過歷史性協議!2035年禁止銷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
當地時間周二(2月14日)歐洲議會在斯特拉斯堡以340票贊成,279票反對、21票棄權的投票結果,通過了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《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》。
之后,該協議將交由歐洲理事會通過并最終實施。據了解,協議的目標是2035年開始在歐盟27國范圍內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。按照普通家用輕型車15年的使用期限,這項禁令將確保歐盟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。
需要指出的是,這一協議還設定了階段性的目標。內容顯示,歐盟方面要求,與2021年的水平相比,在2030年實現燃油轎車減排55%,遠高于現有的37.5%目標,而小貨車要實現50%的減排。
3、上海一輛蔚來試駕車沖上人行道,致一死一傷
2月14日,“上海徐匯一蔚來試駕車沖進人行道致一死一傷”沖上熱搜。多個媒體報道,有市民爆料稱,2月13日晚上8點多,一輛蔚來試駕車在上海市徐匯區港匯廣場附近發生撞人的交通事故,事故中蔚來試駕車突然加速沖上人行道,致行人一死一傷。有消息稱,兩行人是母子關系,母親在事故中死亡,兒子則受傷。事發時有不少市民在現場圍觀。
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當中,警方跟蔚來都沒有公布車禍的原因,據稱肇事司機已經被控制了。目前尚不知道駕駛員是蔚來工作人員還是試駕客戶。
4、網傳華為研發人員撤離賽力斯?公司回應稱消息不屬實
2月14日,網上有傳聞稱華為研發人員大量撤離賽力斯,該公司股價受此影響一度跳水 5%。午后,賽力斯于互動平臺表示此為虛假消息。賽力斯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稱:消息不屬實。“我們和華為從產品包括后面的渠道,都是有合作的。但不是合資公司的形式。華為人員有撤離的傳聞是不屬實的。”
公開數據顯示,今年1月,華為與賽力斯深度合作的AITO問界交付量達到4475輛,同比增長449.1%。至此,AITO問界累計交付超過八萬輛車,今年或有望突破10萬大關。
5、特斯拉京東官方旗艦店開業,提供Tesla U盤等多種周邊產品
2月14日,京東官方宣布,特斯拉京東官方旗艦店正式開業。
除此之外,特斯拉京東官方旗艦店還提供了第三代家充服務包、特斯拉U盤、鑰匙卡片、TeslaMic無線話筒、Model Y玻璃車頂遮陽簾、Model Y耐用織物后備箱地墊、Model Y后備箱儲物盒、S2XY馬克杯、Cyberwhistle哨子等。
6、蘋果“印度制造”計劃遭遇挫折:外殼良品率據稱經常只有五成
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,蘋果在印度增加產量的努力,眼下卻正面臨著一道現實的挫折:當地產業鏈的成熟度想要滿足蘋果的實際需求,依然任重而道遠……
據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,蘋果供應商之一、印度塔塔集團(Tata)在豪蘇爾經營的一家電子設備外殼工廠里,生產線上生產的每兩個組件中大約只有一個能夠達標,最終被送到蘋果產品的組裝商富士康那里。
與蘋果設想中的零缺陷目標相比,這50%的“良品率”顯然極其糟糕。兩名曾在蘋果海外業務部門工作的人士表示,該工廠正在制定提高工人熟練程度的計劃,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。
7、王慧文遭賣方首席分析師隔空“diss”:啥都不懂,只會營銷
昨日,一張“賣方首席分析師隔空‘diss’美團大佬”的截圖在社交平臺流出。海通證券分析師鄭宏達發了一張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復出的“AI英雄榜”并配文評價王慧文此舉是“純扯淡”,鄭宏達對王慧文出資5000萬美元表示質疑,“5000萬美元夠干什么的?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花500萬美元,訓練10次?”鄭宏達還稱“互聯網的人啥都不懂,就只會營銷,一點都不踏實。”
就在前幾天,王慧文在社交平臺發文宣布進軍人工智能領域,稱將打造中國的OpenAI。其文中透露,將成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,王慧文出資5000萬美元,估值2億美元。
8、知情人士稱小米汽車接近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
兩名汽車行業的知情人士稱小米汽車接近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,但同時也表示,在最終獲頒資質之前,小米的造車資質仍有可能存在變化。公開信息顯示,小米汽車工廠項目位于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,分兩期建設,一二期設計產能皆為15萬輛。一期工廠已于2021年4月開工建設,預計2023年6月竣工。
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對小米汽車寄予厚望。在2月9日的小米投資者日上,他宣稱,“小米汽車爭取15-20年進入世界前五。”他的信心來自過去3年小米在中國市場建立的一萬家線下門店,以及在全球多個國家業務擴張。
最后,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:鎂客網(im2maker),更多干貨在等你!
硬科技產業媒體
關注技術驅動創新